- 作者:
- 时间:2025-04-02 16:21
- 来源:
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音乐表演
专业代码:7502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 修业年限
3年
- 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对应行业 |
职业类别 |
岗位类别 |
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文化艺术类 (75) |
声乐演员 歌唱演员 器乐演奏员 |
声乐方向 器乐方向 |
演员 歌唱演员 |
教师证 器乐等级证 |
说明: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及专业技能方向考取相应职业技能证书。
-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掌握声乐或器乐表演技能,能胜任艺术生产、服务与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
- 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3)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4)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变能力。
2.知识技能
- 熟悉中西方音乐历史、发展脉络及代表作品。
- 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流派。
- 掌握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作品分析与歌曲写作等知识。
3.能力结构
- 具备演唱和演奏音乐作品的能力。
- 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及编导能力。
- 能够辨析不同时期、流派、风格的音乐作品。
- 具备将专业知识运用于艺术实践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设置的总体要求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统一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公共艺术、历史等必修课,(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限定选修课,以及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专业(技能)课程要强化技能等级证书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研究,注重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注重课程内容与等级证书和资格证书的融合贯通。
- 公共基础课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培养中职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2 |
职业道德与法制 |
培养中职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培养中职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4 |
哲学与人生 |
培养中职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5 |
语文 |
培养中职生“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44 |
6 |
数学 |
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08 |
7 |
英语 |
培养中职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文化鉴赏能力,思维活跃能力,学习提升能力”。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08 |
8 |
信息技术 |
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等能力。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72 |
9 |
体育与健康 |
培养中职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格”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44 |
10 |
历史 |
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72 |
11 |
艺术 |
增强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素质。 |
36 |
- 公共基础限定选修课程(各专业根据实际选2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劳动教育 |
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
18 |
2 |
国家安全教育 |
通过国家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
主要包括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我国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形势与特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重点领域和重大意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方式多样。 |
18 |
3 |
职业素养 |
培养和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有效沟通能力等。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素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 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4-6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基本乐理 |
掌握音、音程、节、节拍、调式、转调等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理性认知、剖析、鉴赏和表现音乐 |
让学生了解音、音程、节、节拍、调式、转调等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理性认知、剖析、鉴赏和表现音乐 |
108 |
2 |
视唱练耳 |
正确的识唱五线谱(或简谱),提高听觉对节拍节奏、和声、旋律等音乐因素的感知和记忆能力,累积音乐语汇,掌握基本的记谱技术 |
能正确的识唱五线谱(或简谱),提高听觉对节拍节奏、和声、旋律等音乐因素的感知和记忆能力,累积音乐语汇,掌握基本的记谱技术 |
108 |
3 |
和声基础 |
认识和声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和声应用练习,能够剖析音乐作品中基本的和声现象。 |
认识和声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和声应用练习,能够剖析音乐作品中基本的和声现象,为演唱、演奏音乐作品和进一步专业学习打下必需的基础。 |
108 |
4 |
民族民间音乐 |
初步认识民族民间音乐丰富的语言、基本形态和不一样特点。 |
了解民歌、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曲艺音乐等,初步认识民族民间音乐丰富的语言、基本形态和不一样特点,能在此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承弘扬民族民间音乐的优异传统。 |
108 |
- 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各专业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若干门)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中外音乐史 |
认识中国以及欧洲为主的外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概略 |
认识中国以及欧洲为主的外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概略,不一样期间的主要音乐现象、思想、派别、人物、作品及其演变轨迹,丰富知识,拓宽视线,提高音乐修养。 |
72 |
2 |
钢琴基础训练 |
正确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
正确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弹奏必定数目的初、中级作品,能为简略的歌(乐)曲伴奏,为专业学习提供帮助。 |
144 |
3 |
声乐演唱 |
掌握某一种演唱方法(民族、美声、通俗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正确运用呼吸、共唱鸣、位置和吐字四要素。 |
掌握某一种演唱方法(民族、美声、通俗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正确运用呼吸、共唱鸣、位置和吐字四要素,演唱一定数量的中,外声乐独唱作品,具备基本的演唱水平与音乐表现力。可根据实际,在不同年级采取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
144 |
4 |
合唱 |
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不同组合的合唱中与其他合唱队员协调配合,具备参与演唱一定数量的中、外合唱作品的能力表演方向 |
144 |
- 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根据学期课程开设情况、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等,为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而设计的一种训练项目。鼓励与企业合作开发综合实训项目,强调实训的任务性、结果性,以获得合乎企业要求的产品或符合职业要求的规范操作。综合实训应以学期为单位组织实施。
4、跟岗和顶岗实习
跟岗和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安排学生在专业岗位实习共计1200学时。
第五学期为跟岗实习,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熟悉各种工作流程、设备操作、规章制度,安排600学时: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学生在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安排600学时。实习期间按企业标准管理和考核学生。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结合学校实际,人才培养方案采用“2+0.5+0.5”学制,按照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每周28学时进行设计,三年总学时数为3000-33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以每学期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为准。一般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学时计算,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活动1周。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保证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专业(技能)课程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认识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50%以上。
教学进程安排表如下: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 程 名 称 |
学 时 |
学期课程安排 |
考 核 方 式 |
学 时 比 例 |
|||||
1 |
2 |
3 |
4 |
5 |
6 |
|
|
||||
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课程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 |
36 |
√ |
过 程 和 结 果 评 价 相 结 合 |
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的36% |
|||||
职业道德与法制 |
36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6 |
√ |
|||||||||
哲学与人生 |
36 |
√ |
|||||||||
语文 |
144 |
√ |
√ |
||||||||
历史 |
72 |
√ |
√ |
||||||||
数学 |
108 |
√ |
√ |
||||||||
英语 |
108 |
√ |
√ |
||||||||
信息技术 |
36 |
√ |
|||||||||
体育与健康 |
144 |
√ |
√ |
√ |
√ |
||||||
艺术 |
36 |
√ |
|||||||||
限定选修课程 |
劳动教育 |
18 |
√ |
||||||||
国家安全教育 |
18 |
√ |
|||||||||
职业素养 |
36 |
√ |
|||||||||
专业(技能)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
基本乐理 |
144 |
√ |
理 实 一 体 考 核 |
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64% |
|||||
视唱练耳 |
144 |
√ |
|||||||||
和声基础 |
144 |
√ |
|||||||||
民族民间音乐 |
144 |
√ |
|||||||||
中外音乐史 |
108 |
√ |
|||||||||
专业课程 |
钢琴基础训练 |
144 |
√ |
||||||||
声乐演唱 |
144 |
√ |
√ |
||||||||
合唱 |
144 |
√ |
|||||||||
综合实训 |
180 |
60 |
60 |
30 |
90 |
||||||
跟岗实习 |
600 |
600 |
校企双元评价 |
||||||||
顶岗实习 |
600 |
√ |
|||||||||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
军训 |
1周 |
√ |
||||||||
入学教育 |
1周 |
√ |
|||||||||
社会实践 |
1周 |
√ |
|||||||||
毕业教育 |
1周 |
√ |
- 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本专业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6多人: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8%: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4多名。
专业专任教师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时,有仁爱之心,对本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熟悉教学规律,了解和关注餐饮行业动态与发展方向,具备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的能力。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够参与本专业授课、讲座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设施
校内实训室配置如下: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实训内容 |
设备名称 |
数量(台/套) |
1 |
音乐表演实训室 |
钢琴练习 视唱练习 声乐练习 |
数码钢琴 传统立式钢琴/三角钢琴 |
30 |
2 |
舞蹈实训室 |
形体练习 表演练习 |
高清投影仪+120寸抗光幕布 专业音响系统(含功放、扬声器、调音台) 录音设备(麦克风、监听耳机、音频接口、DAW软件) |
20 |
校外实习基地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址,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其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和质量。校外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学生实现共同评价。校企之间关系稳定,能够承接学生进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并且能够实现人员互聘,实现学生共管共育;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教学标准,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编写实践指导教材等。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锻炼,使学生获得生产实践技能,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三)教学资源
在教材选用方面,选用国家规划的职业教育教材和行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在内容上选择贴切专业发展,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等级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安排来选用教材;也可以选用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的教材。如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或重点建设教材、校企合作特色教材以及校内自编教材或活页教材。
在图书文献配备及数字资源库方面,图书馆配备相当数量的专业学习资料,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相关手册,国内外的专业资料等。充分利用学校已经建成的智慧校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以及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网络等服务教学。
(四)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教学条件等情况,针对学生实际学情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景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例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视频演示与认知实习相结合,教师示范与真实体验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专项技术教学与综合实际应用相结合等。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要突出德育为首、能力为本理念,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部分专业课程可以聘请企业教师参与评价: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尽量减少理论考试方式,而应以实操考核、项目考核和过程考核为主,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应涵盖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
关于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考核组,主要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六)质量管理
贯彻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建立音乐表演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改机制,健全教学运行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完善专业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健全巡课、听课、评教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监督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同时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并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一)学业考核要求
通过音乐表演专业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优良的职业素养,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准予毕业。
(二)证书考取要求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可考取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明确证书有关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方法和要求。
附录
课程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 |
学时、学分比例 |
||||
|
学时 |
学时比例(%) |
学分 |
学分比例(%) |
|
必修课 |
公共基础课 |
864 |
25.7% |
48 |
28% |
专业核心课程 |
684 |
21.9% |
46 |
26.9% |
|
专业课程 |
612 |
18.2% |
24 |
14.1% |
|
实践课(不含随堂实训) |
1200 |
35.7% |
53 |
31% |
|
总计 |
3360 |
100% |
171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