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作者:
  • 时间:2025-04-02 16:18
  • 来源:

高速铁路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高速铁路乘务

专业代码:700108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 修业年限

3年

  • 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对应行业

职业类别

岗位类别

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交通运输类

(70)

城市轨道交通(7006)

车站客运服务员

(4-05-02-02)

轨道交通调度员(4-02-01-06)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

(4-02-01-07)

车站站务员

车站行车作业员

(车站值班员)

说明: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及专业技能方向考取相应职业技能证书。

  •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培养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生产管理业务,能熟练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设备设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具备正确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管理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服务沟通能力、较强的服务他人意识和常用英语会话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 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

  1. 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3)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4)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变能力。

  1. 知识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掌握管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3)芋握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结构。

(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规章制度。

3.能力

(1)能进行售检票作业并处理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常见故障。

(2)能教合运用客运设备设施进行客源组织。

(3)能使用行车设备,按照行车规章办理行车作业。

(4)能使用抢险救灾工具,处理车站突发事件。

(5)具备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6)掌握钳工(初级)、电工(初级)实操技能。

专业(技能)方向1一一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

(1)掌握服务礼仪的基础知识。

(2)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的内容和方法。

(3)能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乘客服务中的常见问题。

(4)能提供简单的英语、手语服务。

专业(技能)方向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管理

(1)掌握车站设备各系统的组成、功能和控制方式。

(2)掌握施工管理规定,能办理施工作业。

(3)能对车站设备进行监视、操作和应急处理。

(4)能办理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

(5)能协助办理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设置的总体要求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统一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公共艺术、历史等必修课,(物理、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限定选修课,以及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

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专业(技能)课程要强化技能等级证书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研究,注重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注重课程内容与等级证书和资格证书的融合贯通。

  • 公共基础课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培养中职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2

职业道德与法制

培养中职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培养中职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4

哲学与人生

培养中职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5

语文

培养中职生“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44

6

数学

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08

7

英语

培养中职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文化鉴赏能力,思维活跃能力,学习提升能力”。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8

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等能力。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9

体育与健康

培养中职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格”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44

10

历史

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11

艺术

增强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素质。

36

  1. 公共基础限定选修课程(各专业根据实际选2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劳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18

2

国家安全教育

通过国家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主要包括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我国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形势与特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重点领域和重大意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方式多样。

18

3

职业素养

培养和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有效沟通能力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素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 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4-6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培养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营与服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架构: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组织、车站工作组织、调车工作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指标体系,了解其经济效益分析方法、运营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72

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

培养学生掌握车站各种运营管理设备的布局、正确使用、熟练操作能力。

掌握安全门系统、电梯系统、车站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火灾报警系统( FAS)、暖通空调系统、低压配电及动力照明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设备布局,能熟练操作,并掌握各系统故障处理流程;掌握车站级消防工具的操作使用方法。

72

3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实务

培养学生掌握测车站票务系统的各部分操作,正确使用、维护。

掌握自动售检票(AFC)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终端设备的布局和结构、票卡种类及使用范围:了解 AFC 系统清分系统和清分规则:会使用闸机、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等设备,能按票务管理工作要求完成售检票作业;

掌握车站票务台账、现金及票务备品的管理流程:能对 AFC 系统的简单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能正确设置 AFC系统的运行模式。

108

4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培养学生掌握车站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车站客运设备构成及操作的能力,合理规划完成各种客流组织。

掌握车站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平面布局;掌握客流的特性,能眵对车站客流进行分析和判断;掌握车站客运设备(屏蔽门系统、电梯系统等)的组成、功能和操作规定;掌握客运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日常客运设施设备完成工作日、节假日、大客流等客流组织。

108

5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培养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和方法。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处理原则;掌握运营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公共安命类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掌握应急抢险工具的使用规定和操作方法;能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程序分角色进行演练。

108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培养学生认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各种危险,并掌握处理各种危险的原则、方法。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各生产部门安全管理规定;掌握危险源的相关知识,能识别工作中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掌握电气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等通用安全知识。

108

  • 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各专业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若干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

培养学生从事非机类相关专业工作所必备的机械常识和钳工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了解常用机械的一般常识,理解并能识读基本视图、简单的剖视图和断面图;了解常用机械传动原理,会拆装简单的机槭部件,会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机械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对机槭技术的兴趣爱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蟾皮质量等职业意识。

72

2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具备对简单电路的分析及故障排除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理解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

108

3

行车组织基础

培养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车组织的理论和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了解城市轨這父超行牛垄储改备;掌握信号联锁关系、行车闭塞法的种类及其行车办法、运行图的图形表示方法及其分类,能铺画列车运行图;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机构及各岗位的职责。

72

4

车站服务

与投诉处理(城市轨

道交通客

运服务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规范、工作流程处理,正确处理。

掌握服务礼仪的基础知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规范;掌握售票亭服务、站厅服务、站台服务的基本流程,能按照相关规定处理乘客服务中的常见问题;掌握处理乘客投诉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流程,能正确处理与乘客的纠纷和投诉。

108

5

客运服务

英语

(城市道

交通客运

服务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所需英语词汇、会话,并能够正确运用。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常用客运设备的专业英语词汇;掌握售检票服务英语词汇及常用对话;掌握问路、指路英语词汇及常用对话;掌握乘车服务的英语词汇及常用对话;掌握应急服务的英语词汇及常用对话。

72

6

城市轨道

交通车站

综合监控

系统

(城市轨

道交通车

站管理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综合监控系统的操作、维护、应急处理。

掌握综合监控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熟悉各个子系统的计算机操作界面,能监视各系统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掌握各个子系统操作管理规定,能对异常工作状态进行判断和报警确认,并进行应急处理;掌握综合后备盘(IBP)的功能分区:能根据应急处理规定操作IBP盘相应区域。

108

7

城市轨道

交通车站

行车组织

(城市轨

道交通车

站管理方向)

培养学生掌握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操作使用,按照行车规章处理各种状况。

熟悉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熟悉行车规章:能办理控制权转换;掌握道岔操作程序,能办理道岔操作作业;能安排和取消列车进路,正确接发列车;掌握正常情况和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组织方法;

掌握救援列车与工程车的开行方法;了解各类行车报表。

108

  • 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根据学期课程开设情况、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等,为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而设计的一种训练项目。鼓励与企业合作开发综合实训项目,强调实训的任务性、结果性,以获得合乎企业要求的产品或符合职业要求的规范操作。综合实训应以学期为单位组织实施。

4、跟岗和顶岗实习

跟岗和顶岗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安排学生在专业岗位实习共计1200学时。

第五学期为跟岗实习,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熟悉各种工作流程、设备操作、规章制度,安排600学时: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学生在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安排600学时。实习期间按企业标准管理和考核学生。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结合学校实际,人才培养方案采用“2+0.5+0.5”学制,按照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每周28学时进行设计,三年总学时数为3000-33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以每学期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为准。一般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学时计算,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活动1周。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保证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专业(技能)课程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认识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50%以上。

教学进程安排表如下: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期课程安排

1

2

3

4

5

6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

36

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的36%

职业道德与法制

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

哲学与人生

36

语文

144

历史

72

数学

108

英语

108

信息技术

36

体育与健康

144

艺术

36

限定选修课程

劳动教育

18

国家安全教育

18

职业素养

36

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72

4

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6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

72

4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票检票实务

108

6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144

6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理

144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108

6

专业课程

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

72

4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108

6

行车组织基础

72

4

车站服务与投诉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方向)

108

6

客运服务英语(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方向)

108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监控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方向)

72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管理方向)

108

6

综合实训

180

6

60

30

90

跟岗实习

600

20

600

校企双元评价

顶岗实习

600

20

600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军训

1周

入学教育

1周

社会实践

1周

毕业教育

1周

 

  • 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本专业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6多人: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8%: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4多名。

专业专任教师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时,有仁爱之心,对本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熟悉教学规律,了解和关注餐饮行业动态与发展方向,具备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的能力。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够参与本专业授课、讲座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设施

校内实训室配置如下: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实训内容

设备名称

设备主要功能

数量   (台/套)

1

钳工实训室

钳工操作实训

钳工技能操作台、台虎钳、工具等

钳工技能操作

60

2

电操作实训室

元器件认知、测试,电路连接与测试

电工实验台、组合工具

焊接、连接、检测

60

3

消防技能实训室

消防规章与消防实操

探测器、报警器、灭火器、通讯设备

火情探测、报警、灭火展示

60

4

自动售票检票实训室

票务系统布局结构及操作

售票机、检票机、查询机、软件等

售票、检票、查询、记录及统计实训

30

5

安全门与车门实训室

通过各种门的操作实训

车站各种安全门、车门及控制软硬件系统

车站各种门类及控制操作

20

6

行车实训室

行车组织各工作流程操作

道岔、转辙机、生钩锁

器、信号灯、信号旗、软件

展示车站行车组织各环节操作

70

校外实习基地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址,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其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和质量。校外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学生实现共同评价。校企之间关系稳定,能够承接学生进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并且能够实现人员互聘,实现学生共管共育;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和教学标准,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编写实践指导教材等。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锻炼,使学生获得生产实践技能,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三)教学资源

在教材选用方面,选用国家规划的职业教育教材和行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在内容上选择贴切专业发展,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等级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安排来选用教材;也可以选用校企合作企业提供的教材。如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或重点建设教材、校企合作特色教材以及校内自编教材或活页教材。

在图书文献配备及数字资源库方面,图书馆配备相当数量的专业学习资料,专业标准和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相关手册,国内外的专业资料等。充分利用学校已经建成的智慧校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以及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网络等服务教学。

(四)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教学条件等情况,针对学生实际学情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景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例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视频演示与认知实习相结合,教师示范与真实体验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专项技术教学与综合实际应用相结合等。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要突出德育为首、能力为本理念,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部分专业课程可以聘请企业教师参与评价: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尽量减少理论考试方式,而应以实操考核、项目考核和过程考核为主,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应涵盖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

关于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考核组,主要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六)质量管理

贯彻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建立高速铁路乘务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改机制,健全教学运行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完善专业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健全巡课、听课、评教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监督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同时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并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一)学业考核要求

通过高速铁路乘务专业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优良的职业素养,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准予毕业。

(二)证书考取要求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对接可考取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明确证书有关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方法和要求。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1

车站站务员

车站站务员

高速铁路乘务服务

2

车站值班员

车站行车作业员(车站值班员)

高速铁路乘务管理

附录

课程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

学时、学分比例

 

学时

学时比例(%)

学分

学分比例(%)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864

25.7%

48

28%

专业核心课程

648

21.9%

46

26.9%

专业课程

648

18.2%

24

14.1%

实践课(不含随堂实训)

1200

35.7%

53

31%

总计

3360

100%

171

100%